MARS论坛预告|北冰洋海冰物质平衡过程观测与机制研究
报告人简介:
雷瑞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自然资源部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极地海冰物理过程观测技术和机制研究,围绕北极海冰快速变化机制,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7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22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以第一作者在JGR,TC等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目前担任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冰冻圈工作组副主席,MOSAiC气候多学科漂流冰站观测计划中方协调人,中国海洋学会海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参加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执行越冬任务,参加7次中国北极科学考察、1次北极黄河站考察、1次环波罗的海湖冰考察。依据MOSAiC气候多学科漂流冰站计划的越冬考察出版科普专著《在北冰洋漂流的日子》。
论坛介绍:
2023年5月17日,海洋学院“MARS”论坛正式启动。作为论坛的“破冰”报告,天津市海洋环境与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邀请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雷瑞波研究员带来“北冰洋海冰物质平衡过程观测与机制研究”的学术报告。论坛由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威教授主持召开。
李威主任首先对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单介绍。MARS重点实验室下设四个研究方向:海洋环境演变过程与机理(Mechanism)、极地海洋生态环境预测与保护策略(Arctic and Antarctic)、近海环境安全与资源利用(Resource)、海洋智能预测与安全保障(Service)。MARS致力于厘清海洋环境各种演变过程的机理,实现海洋环境高精度预测/预报,以此为基础,突破海洋污染治理、新能源和海洋战略化学资源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为国防安全、防灾减灾、资源利用和生态安全提供支撑,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随后,雷瑞波研究员就“北冰洋海冰物质平衡过程观测与机制研究”进行学术报告。报告从北冰洋观测数据的稀缺性切入主题,介绍了MOSAiC计划对极地海洋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并讲解了有关北冰洋海冰的国际前沿研究内容。报告中指出,在复杂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北极海冰逐渐南极化,而现阶段对北冰洋海冰的模式模拟以及再分析数据都存在一定偏差,1 km以内海冰相关过程的认识不足可能是引起偏差的重要原因。报告基于浮标阵列的观测数据,展示了从次网格到网格尺度海冰关键过程的新认识,为实现现场观测与卫星遥感(~0.1-25 km)和数值模式(1-50 km)的衔接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报告最后对极地海洋学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构建北极海洋环境监测网,实现技术和数据共享的迫切需求。此次报告内容丰富,与会师生踊跃发言,和雷瑞波研究员一同交流讨论了MOSAiC国际项目、北极融池和海冰孔隙等相关问题,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MARS论坛预告|北冰洋海冰物质平衡过程观测与机制研究
报告人简介:
雷瑞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自然资源部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极地海冰物理过程观测技术和机制研究,围绕北极海冰快速变化机制,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7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22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以第一作者在JGR,TC等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目前担任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冰冻圈工作组副主席,MOSAiC气候多学科漂流冰站观测计划中方协调人,中国海洋学会海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参加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执行越冬任务,参加7次中国北极科学考察、1次北极黄河站考察、1次环波罗的海湖冰考察。依据MOSAiC气候多学科漂流冰站计划的越冬考察出版科普专著《在北冰洋漂流的日子》。
论坛介绍:
2023年5月17日,海洋学院“MARS”论坛正式启动。作为论坛的“破冰”报告,天津市海洋环境与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邀请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雷瑞波研究员带来“北冰洋海冰物质平衡过程观测与机制研究”的学术报告。论坛由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威教授主持召开。
李威主任首先对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单介绍。MARS重点实验室下设四个研究方向:海洋环境演变过程与机理(Mechanism)、极地海洋生态环境预测与保护策略(Arctic and Antarctic)、近海环境安全与资源利用(Resource)、海洋智能预测与安全保障(Service)。MARS致力于厘清海洋环境各种演变过程的机理,实现海洋环境高精度预测/预报,以此为基础,突破海洋污染治理、新能源和海洋战略化学资源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为国防安全、防灾减灾、资源利用和生态安全提供支撑,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随后,雷瑞波研究员就“北冰洋海冰物质平衡过程观测与机制研究”进行学术报告。报告从北冰洋观测数据的稀缺性切入主题,介绍了MOSAiC计划对极地海洋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并讲解了有关北冰洋海冰的国际前沿研究内容。报告中指出,在复杂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北极海冰逐渐南极化,而现阶段对北冰洋海冰的模式模拟以及再分析数据都存在一定偏差,1 km以内海冰相关过程的认识不足可能是引起偏差的重要原因。报告基于浮标阵列的观测数据,展示了从次网格到网格尺度海冰关键过程的新认识,为实现现场观测与卫星遥感(~0.1-25 km)和数值模式(1-50 km)的衔接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报告最后对极地海洋学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构建北极海洋环境监测网,实现技术和数据共享的迫切需求。此次报告内容丰富,与会师生踊跃发言,和雷瑞波研究员一同交流讨论了MOSAiC国际项目、北极融池和海冰孔隙等相关问题,现场学术氛围浓厚。